华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异事 >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发布 设置九项评级要素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发布 设置九项评级要素

来源:互联网 2021-09-22 17:11:33奇闻异事10
感谢朋友们百忙之中来看这篇文章:“《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发布 设置九项评级要素”;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的小伙伴就跟随华强资讯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银保监会网站消息,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完善商业银行同质同类比较和差异化监管,合理分配监管资源,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进展,近日,银保监会公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方法》(以下简称《方法》)。

《方法》共五章二十七条,包括总则、评级要素与评级方法、评级程序、评级结果运用、附则,从总体上对银行机构监管评级工作进行规范,完善银行监管评级制度,充分发挥监管评级在非现场监管中的核心作用和对银行风险治理的导向作用。

一是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评级工作机制,增强规范性和客观性。完善银行监管评级程序,进行统一治理,明确操作要求,增强监管评级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利用监管评级信息系统开展评级工作,加强评级流程跟踪和治理,提升监管评级效率和准确性。

二是完善评级内容和方法,提高灵活度和习惯性。坚持“风险为本”原则,优化监管评级要素体系,在传统“CAMELS+”评级体系基础上,突出公司治理、数据治理等的重要性,并专设机构差异化要素,充分反映监管重点和不同类型银行机构风险特征。建立评级结果级不限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对银行风险具有重要妨碍的突发事件和不利因素得到及时、合理反映。

三是加强评级结果运用,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强调监管评级结果是综合衡量银行经营状况、风险程度和治理能力的要紧依据,监管机构应当依照银行评级情况,科学制定监管规划,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明确监管机构能够依照监管评级结果,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和行动,注重“早期介入”,努力实现风险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防止风险苗头和隐患演变为严重咨询题。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方法》答记者咨询时指出,《方法》规定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包括资本充足(15%)、资产质量(15%)、公司治理与治理质量(20%)、盈利状况(5%)、流动性风险(15%)、市场风险(10%)、数据治理(5%)、信息科技风险(10%)、机构差异化要素(5%)共九项要素。

传统的“CAMELS+”银行评级体系一般包括7项要素,分不为资本充足(C)、资产质量(A)、治理质量(M)、盈利状况(E)、流动性风险(L)、市场风险(S)和信息科技风险(I)。《方法》在借鉴“CAMELS+”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银行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对评级要素作了以下优化:

一是突出公司治理的作用,将“治理质量”要素修改为“公司治理与治理质量”,加大对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状况的监管关注,引导银行将改进公司治理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治本之策。

二是强调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增加“数据治理”要素,把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为评判银行风险治理状况的基础性因素,加大数据治理监管力度。

三是合理体现机构差异化状况,增加“机构差异化要素”,充分反映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风险特征,据此实施差异化监管。

《方法》的公布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监管规则,为加强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发挥监管评级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增强监管能力,有利于引导银行完善风险防控、筑牢全面风险治理体系,有利于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

发表评论(0)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