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要闻 > 女博士回家乡阳澄湖养螃蟹 期待未来当好新型职业农民

女博士回家乡阳澄湖养螃蟹 期待未来当好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互联网 2022-11-09 14:04:08社会要闻10
做个新农人女博士回家乡阳澄湖养螃蟹文学专业的她从《齐民要术》等古籍中学习制作美味醉蟹眼下正是阳澄湖大闸蟹爬上餐桌的时候,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附近水域里,一名年轻女子常开着渔船到湖中巡查一番,然后

做个新农人

女博士回家乡阳澄湖养螃蟹

文学专业的她从《齐民要术》等古籍中学习制作美味醉蟹

眼下正是阳澄湖大闸蟹爬上餐桌的时候,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附近水域里,一名年轻女子常开着渔船到湖中巡查一番,然后下网捕一笼大闸蟹,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快乐。她叫姚娇寅,从小在阳澄湖畔长大,目前是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从新加坡辞职回到阳澄湖从事大闸蟹养殖销售行业近10年。文学专业的她喜欢研究古籍,从《齐民要术》等一些典籍中找到了制作醉蟹、蟹粉的小窍门,从而制作出了风味独特的蟹产品。她说:“我把一些从古籍里学来的知识融入到螃蟹制作里,增加了风味,让食客能品尝到更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未来想把自己所学更好地融入到螃蟹生意中,做一名‘新农人’!” 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阳澄湖畔海归当蟹农为大闸蟹注入新元素

最近几个月,正是大闸蟹肥美的季节,36岁的姚娇寅划着小渔船在阳澄湖自家承包的百余亩水面兜了一个大弯,随后缓缓停下,开始收网。“哇——好重呀,都拉不动了!今年大丰收,螃蟹肚子大得鼓出来了,老爸快来给我一个特写!”姚娇寅笑着喊道,船尾的父亲姚建和拿着手机拍摄,父女俩的笑容是丰收的喜悦。

姚娇寅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她是土生土长的巴城镇人,居住在东阳澄湖(过去叫和平村),她的父母从1992年开始在阳澄湖养殖大闸蟹,同时经营着一家餐饮店。

姚娇寅说,她2005年考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她顺利被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录取,研究生读的是国际文化方向。硕士毕业后她被新加坡教育部以人才计划引进,从事海外教育工作。“当时能去新加坡,感觉很新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我又是独生女,就想回家帮助爸妈,让他们不再那么辛苦。”姚娇寅笑着说,“当时身边的朋友并不赞成,父母也不赞成,说你研究生毕业了怎么能回来当农民,他们希望我做白领,不一定要高收入。”

姚娇寅说:“父母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会流失很大一批客户,所以我决定回国帮助他们,并且把年轻一代熟悉的互联网思维用到经营上。”

在父亲姚建和看来,他和老伴做了一辈子大闸蟹生意,只考虑把螃蟹卖出去,把钱收回来。但女儿姚娇寅不一样,会运用新知识到螃蟹的养殖和销售中,比如她增加了六月黄、醉蟹、蟹粉等产品。“女儿回来后,经过几年的折腾,我们店的收入和规模都翻了一番,女儿的创新产品受到了顾客的认可,来店里的客人还喜欢听她讲解螃蟹的历史文化和诗歌传说。”姚建和说起女儿很自豪,也不抵触女儿回乡当农民了。

去年,姚娇寅家的系列蟹产品营业额超500万元,姚娇寅还积极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大米、土鸡、土鸡蛋、葡萄、水产品等特产,带动周边村民增收。据了解,2020年,姚娇寅通过了苏州市乡土人才中级评审,今年还入选了昆山市“十佳”高素质农民。

从古籍中找到窍门改良出风味独特的醉蟹

姚娇寅告诉记者,父母的经营方式长期以来形成固定模式,比如春夏养殖螃蟹,秋冬捕捞然后在他们自己经营的农庄里销售,她回来后作了一些改变,在6月捕捞一批“六月黄”,秋季卖大闸蟹,冬季制作醉蟹,这样可以大大拓展产品种类。

姚娇寅说,秋冬季节来店里吃蟹的客人通常喜欢点大一点的螃蟹,小螃蟹价格上不去。她了解到古籍中有记载,可以把小母蟹做成醉蟹,不仅美味,还有利于保存。于是她建议父母,把家里的小螃蟹也做成醉蟹,不仅可以提供给到店的客人,还能快递给全国各地的客人。父母一开始觉得很麻烦,也不是特别赚钱,但姚娇寅坚持要试一试,结果得到了很多顾客的称赞。

原本学中文的她喜欢研究古籍,她发现古人不仅喜欢吃蟹,还很会吃。她举例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代傅肱的《蟹谱》、清代的《调鼎集》,均记载可把母蟹制作成醉蟹,十分美味。

《齐民要术》中记载:“取母蟹,放于水中,一宿则腹中净。”就是说,把母蟹放入水中,一晚上肚里的脏东西就吐干净了;清代《调鼎集》中记载:“醉蟹,须于团脐,更须于大雪节令后醉之,味始佳。”也就是说,醉蟹要选择母蟹,而且腌制时节是在每年的12月之后,味道最好。

《调鼎集》中记载:“三十团脐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盐。好醋半斤斤半酒,听君留供到年边。”姚娇寅说:“不用尖的意思是不用公蟹,一语道破玄机,让我醍醐灌顶!好的方法古人早已记载得清清楚楚了!”于是,姚娇寅指导店里的厨师多次尝试,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年12月后,端出我研发的团脐醉蟹,客人们都交口称赞,认为这道菜把果香和酒香融合得恰到好处。”

她说,古籍的美食记载并不是专业厨师写的,古代的厨师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技艺是靠师徒相传的。书本上文人墨客记载下来的语句,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配方,但可以从文字中窥见烹饪的小窍门,加上现代厨艺,能创新出更多的风味。

熬夜写博士论文期待未来当好新型职业农民

“其实,螃蟹从古至今都不只是蒸了吃,吃法很多,书中有记载,古代人会把大闸蟹的肉剔出来,做成蟹酱,所以我主张蟹产品要多样化,让客户的更多需求得到满足!”姚娇寅说,大家吃得开心,还能了解饮食文化,下次还会来。不仅如此,营销模式也改为了线下线上相结合,产品能快递到全国。

她说,尽管自己回国当蟹农,但还是喜欢文学研究,所以回国后不久,她就考博了,当时已经接手父母的产业,同时也当了妈妈,但她依旧每天坚持学习,考博连续两年失利,第三年才考上同济大学,读博研究文艺美学、文化哲学方向,目前已经是读博第四年。

前段时间她连续熬夜完成了论文,并且提交通过了盲审。“现在压力挺大的,读博已经到最后关键阶段,希望能顺利毕业。”她说,自己的专业看似与养蟹没有关系,当初回来时,村里人也认为读那么多书,还回来当蟹农有啥意思。“其实,读博研究哲学和美学是我的理想和爱好,是精神上的追求,当蟹农是想实现父母要建立百年老店的愿望,这两者也有一定的共性,毕竟哲学能够融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美学思想和蟹文化也可以融入到餐厅中,我还想把大闸蟹和评弹、昆曲等文化相结合,推广江南美食文化,推向国际市场,我曾经的职业就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姚娇寅说:“我的理念不一定带来产量大幅增加,但我相信能让大家品尝大闸蟹的同时体会到美好的饮食文化,做个新时代的农民,我觉得挺好的!”

(任国勇 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0)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