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疫情快报 > 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创新高 中青年人被迫购房导致购房杠杆率持续攀升

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创新高 中青年人被迫购房导致购房杠杆率持续攀升

来源:互联网 2023-02-14 11:08:57疫情快报10
据公开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当期增长了6.2万亿,占据了大部分的存款增量。在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的背后,反映出居民的储蓄意愿显著升温,更

据公开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当期增长了6.2万亿,占据了大部分的存款增量。

在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的背后,反映出居民的储蓄意愿显著升温,更多人愿意把钱存放到银行,而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购房、投资股票。即使是过去备受欢迎的银行理财,如今在刚性兑付逐渐打破的背景下,对居民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更多人相信银行定期存款,追求资产稳定安全,成为了多数人的首要选择。

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创新高  中青年人被迫购房导致购房杠杆率持续攀升_图片

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创新高

不仅仅是今年1月份的存款数据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而且在2022年里,人民币存款增量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据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部门存款上升了17.9万亿,居民贷款只上升了3.8万亿,从2022年的存贷款数据分析,居民更倾向于存款,而不是贷款。

过去,居民在购房杠杆率上不断提升,居民杠杆率高企,意味着居民负债率处于高位水平。在居民购房高杠杆率的背后,一方面是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助推购房意愿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另一方面是国内房产已经是一种刚需需求,房产捆绑着各种要素,很多中青年人被迫购房,导致居民购房杠杆率持续攀升。

从房子永远上涨的心理预期变成了房子可能下跌的心理预期,价格预期表现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投资情绪与投资意愿。

站在普通居民的角度出发,如果预期未来房价持续上涨,那么还会存在购房的意愿。出于资产保值的需求,即使家庭杠杆率已经不低,但还是愿意维持较高的购房杠杆率水平。换一种角度思考,如果预期未来房价下跌,那么购房意愿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过去,买房等于保值增值,未来买房可能会是一种资产缩水的投资措施,未来居民购房杠杆率很可能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

一边是居民购房杠杆率的持续下行,另一边是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加上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从而导致居民存款的持续攀升。从不少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角度出发,更可能倾向于保本保值的投资方式,例如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储蓄国债等。从近几年的市场现象来看,但凡出现利率稍高的存款产品,很快会出现“秒光售罄”的现象,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居民的保守投资心态。

过去,房地产是最大的资金蓄水池,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房地产长期上涨的趋势,房价上涨的预期成为居民购房最大的投资动力。与之相比,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能力不太强,更多投资者宁可买房,也不愿意投资股票。

假如庞大的新增存款有一部分流向股票市场,可能会引发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但是,从不少居民的投资意愿来看,对股票投资的意愿不太强,归根到底还是居民缺乏了投资安全感,缺乏了良好的投资体验。

因此,盘活居民存款资金,并促进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意义不一般。但是,在促进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背后,关键要营造出长期良好的赚钱效应与投资环境,缺乏良好的投资氛围,很难促进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虽然居民更热衷于存款,且定期存款的安全性更高,但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存款大概率跑输同期真实通胀率水平,要实现资产的有效保值增值,需要更积极的资产配置策略。

居民高储蓄如何转化

在1月创下单月最高记录后,居民存款是否会继续走高,以及可能向哪些领域释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光大证券指出,除去银行贷款等资产业务派生存款以外,春节错位因素也是形成1月多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1月末恰逢春节假期,大量存款转化为现金;今年1月末时春节假期已结束,现金陆续回流银行体系并形成存款。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今年1月M0增速大幅下降至7.9%的主要原因。春节因素也造成了居民户存款的多增。今年春节在1月,较多企业有春节前支付年终奖、过节费的习惯,因此1月会有大量企业存款转化为居民存款。

招商证券则指出,回顾历史来看,春节当月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后续居民存款走势仍需持续观察。

“展望2023,宏观经济政策与居民行为的改变都会影响居民存款。我们认为不应该将居民存款看作一个等待着开闸泄洪的‘蓄水池’。除了静态地考虑当前已累计的居民存款外,也需要判断货币、财政政策对于货币体系的影响。”上述机构认为。

对于消费、地产与金融投资等潜在的消化路径,明明认为,其一,不宜高估超额储蓄对消费的提振;其二,向地产释放仍需观察预期修复,超额储蓄能否顺利向地产行业释放、刺激房地产销售,关键在于居民对于交付问题的信心改善以及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预期判断,目前政策有所支持,但房地产财富效应与房价增速仍然是一个长期制约,预计超额储蓄向房地产行业释放的规模有限。其三,资本市场也是重要流动方向,居民超额储蓄在短期内无法大量进入消费、地产领域的情况下,考虑到目前金融资产在经历了调整后具备了一定的配置价值后,一部分超额储蓄后续很可能流入资本市场。

国盛证券则认为,消费、楼市与金融市场均有望受益,具体消化路径与节奏将取决于居民意愿修复和资产回报预期。从存量视角出发,防御性储蓄更多源自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这将直接制约居民的房产、耐用品购置,以及潜在消费升级可能也会阶段性转化为消费降级,因此存量储蓄的释放将更多流向消费与楼市;从增量视角出发,历史经验表明,新增储蓄与投资的关联度往往更显著,而与消费的关联实则相对较弱,反映出储蓄意愿的边际调整可能与居民投资意愿调整挂钩更为直接。投资意愿修复的具体体现则往往依赖于赚钱示范效应,本轮预计股市或率先受益。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等预计,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而“预防性储蓄”主要源自居民悲观预期及产业结构转型。对比1998年后的居民储蓄释放,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各项政策核心在于围绕共同富裕、为民生领域降成本,打击相关高杠杆、高收益行业过度扩张,包括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限制平台公司垄断运营、整治教培行业乱象、推进医疗体系集采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因此,居民超额储蓄在无法大量进入消费、地产领域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将是核心外溢方向。

发表评论(0)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